10月6日下午,新庐讲坛天文季第四讲“小行星带:远古的时间胶囊”在合肥市图书馆三楼读者活动中心热情开讲。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条宽达两亿公里的小行星带,包裹着恒河沙数般的天体。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很广,成员特征多种多样。在讲座中,主讲人王国亮老师以谷神星的发现历程为开篇揭开了小行星带的神秘一角。接着,王老师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的细致分析详尽阐述了小行星带的构成、起源、分布以及小行星的命名规则,启迪读者们思考小行星对人类的星辰大海之旅有什么益处。小读者们认真聆听,踊跃举手,与王老师积极互动,发散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王老师纵古观今、旁征博引,从专业角度一一为同学们进行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趣味十足的讲座从多角度为小读者们普及天文知识,开拓天文新视野,让小读者们进一步了解小行星带,更点燃了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情,促进孩子们养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的科学意识。
最后,王老师以“面对小行星的撞击,该如何保护地球家园?”这个问题引发在场听众的深思,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并鼓励小读者们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领略天文的独特魅力。
新庐讲坛天文知识讲座的举办旨在带领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及家长一起漫游星辰大海,探索宇宙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为科学梦想注入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