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生活”-李华伟博士在肥接受记者专访

  阅读次数:
 

最具影响的华人图书馆馆长李华伟博士来肥讲学,接受记者专访——

(社会)“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生活”

24日下午,受合肥市图书馆邀请,最具影响的华人图书馆馆长、前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现任美国总统文化基金项目—中美图书馆馆员交流的美国评审、从事了50年图书馆工作的李华伟博士来肥讲学。讲座间隙,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李华伟博士,他向记者介绍了“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生活”的理念及未来图书馆将“走出馆舍限制,无所不在”的发展远景。 

两次退休,现任中美文化交流“使者”

75岁的李华伟博士出生于广东新会,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1957年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录取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次年,由于勤奋好学,常年泡在图书馆,他请求在图书馆打工获得批准。“那个时候,想借书,就写一张小纸条,图书馆馆员拿着这张纸条按图索骥到书库里找,经常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找到的书还不是读者需要的,又要花时间重找。我呢,熟悉图书馆,经常把读者想借的书的同类图书多拿几本出来(相当于现代计算机书目查询),向读者推荐,得到学生及教授的好评,传到了校图书馆馆长那里,他告诉我,图书馆正好有个空缺,我愿不愿意干,我答应了,从此就开始步入图书馆界。

“从小小的校图书馆馆员一直做到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馆长,2003年李华伟博士退休后,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聘为亚洲部主任,到2008年第二次退休,李华伟博士从事了50年的图书馆工作。他是美国第一位华人图书馆馆长,俄亥俄州东南边的一个书库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最具影响的华人图书馆馆长,在促进中美图书馆界交流甚至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培训的中国图书馆馆长、主任超过了100位。如今,虽然退休,他仍然担任美国总统文化基金项目—中美图书馆馆员交流的美国评审,继续为中美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生活  

“跟二三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图书馆发展真是巨大。”李华伟博士举例说,比如,在美国还不多见的24小时无人服务自动借书、还书图书馆站,在深圳已经有很多,而且陕西省图书馆也正在推广。相信,未来这种不需要走进图书馆,不受时间限制就可以在家门口借还书的图书站会越来越多。“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让人们走进来;另一方面也要大胆走出去,成为市民的书房,成为无所不在,无刻不在提供服务的公益场所。”李华伟博士介绍说:“在美国,有医疗结构证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专门个性化服务,比如送书上门,上门收书,老人只要一个电话即可将享受借书还书;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图书馆写作业。” 

资源共享 :不同图书馆图书可以通借通还

50年图书馆工作经历李华伟博士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他同时提出应该保护数字遗产。“我们有的图书馆搞专家、名人讲座,来听的人很少,效果也不大,为什么不把这些讲座录下来,整理好放在网站让更多的人享用呢!”李华伟博士告诉记者:“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图书报刊服务,还应该提供个性化的、专题化的服务,而且图书馆管理也应该更人性化,以前图书馆不允许人们交谈、喝水、吃东西,后来美国的一些图书馆就专门提供区域供人们交谈,甚至提供咖啡等便利服务。”

资源共享是目前中国图书馆难以企及的一个话题。李华伟博士告诉记者:美国俄亥俄州的86个图书馆集体采购图书,这样可以避免重复采购,浪费金钱,而且在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可以借、还该馆没有其他馆有的图书,大学图书馆也向附近居民开放,资源开放形成了极大的便利。

“没有一家图书馆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资源共享则是最大程度满足人们需要的捷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李华伟博士告诉记者。(记者 孔华 文/图)

  • 微信
  • 微博
  • QQ群
  • 抖音
上一篇:市图走进金寨为革命老区孩子捐赠图书
下一篇:“2009国际图书馆系统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市图隆重召开
  • 地址:合肥市琥珀山庄北口一号 邮箱:admin@hflib.org.cn
  • 电话:(0551)65623230/65621355
  • 开放时间:8:30~18:00
  • 您是本站第位访者
您是本站第位访者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