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江淮建筑文脉 ——这场跨馆文化盛宴让历史“活”起来

  阅读次数:

当墨香浸润的典籍与青砖黛瓦的实景相遇,一场穿越时空的建筑文化对话正在合肥徐徐展开。2025年7月以来,合肥市图书馆联合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共同推出“从图书馆到博物馆 —— 江淮建筑文化体验季”主题系列活动,以展览、课堂、研学三重形式,带读者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殿堂,解码南北交融的江淮建筑密码,在指尖与眼眸的触碰中,感受凝固在砖瓦间的历史诗篇。

展览:一馆尽览江淮建筑 “刚柔之美”

7月15日至29日,合肥市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南北交融 巧构江淮》主题展览成为文化体验的起点。展览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为脉络,一侧是灵秀婉约的南方建筑缩影,飞檐翘角如飞鸟振翅;另一侧是雄浑厚重的北方建筑印记,斗拱交错似磐石扎根。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江淮建筑如何 “取南北之长”—— 以精巧的砖木雕刻为笔,以错落的飞檐斗拱为韵,在一方天地中勾勒出刚柔并济的独特风貌,让观众直观感受这片土地上 “南秀北雄” 的文化融合基因。

课堂:拓印间凝固建筑纹样里的文化密码

7月27日,一场公益课堂在图书馆内开讲。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一楼大厅的展览,从展览内容延伸,细数江淮建筑的工艺特色,更巧妙串联起图书馆旁水西门桥的历史,让合肥本地建筑的故事 “落地生根”,引得读者频频驻足。

课堂后半段的拓印体验更让文化 “可触可感”。读者们手握墨刷,在刻有广玉兰、葡萄、蝙蝠、大象等元素的雕板上细细施墨,再覆上宣纸轻拍 —— 这些源自李鸿章故居的建筑纹样,或是象征高洁,或是寓意吉祥,在一次次拓印中从砖瓦走向纸面,让江淮建筑的美学基因以更鲜活的方式被铭记。

研学:故居实景中读懂 “建筑里的历史”

8月3日,本次系列活动迎来高潮 —— 合肥市图书馆带领读者走进李鸿章故居,在真实的江淮民居中完成一场 “沉浸式复习”。

在前厅,于昊老师以李鸿章的生平为线索,将晚清的风雨飘摇与建筑背后的社会动荡娓娓道来,让建筑成为历史的 “见证者”;中厅福寿堂内,他结合桌椅摆设详解中式传统座次礼仪,读者们在互动中读懂古建筑里的伦理秩序;行至走马楼,老师再次串联起展览与课堂内容,重点解析李鸿章故居在江淮建筑中的独特地位 —— 从砖雕的纹样寓意到整体布局的“藏风聚气”,再到现代城市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让读者在青砖灰瓦间,真正理解“建筑是立体的文化”。

从纸上观展到亲手拓印,从馆内课堂到实地研学,这场跨馆联动的文化体验季,让江淮建筑文化从 “书本里的文字” 变成 “指尖上的温度”,更成为 “可触摸的历史”。当读者们在李鸿章故居的天井中抬头仰望,看阳光穿过雕花窗棂洒落,或许便能读懂: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过往,每一处雕饰都在传承文脉 —— 这正是江淮建筑最动人的诗篇。

图一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讲解《南北交融 巧构江淮》展览.jpg

图一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讲解《南北交融 巧构江淮》展览

图二 读者们认真观看展览.jpg

图二 读者们认真观看展览

图三 读者们体验拓印技艺.jpg

图三 读者们体验拓印技艺

图四 拓印内容源自李鸿章故居的建筑纹样.jpg

图四 拓印内容源自李鸿章故居的建筑纹样

图五 前往李鸿章故居开展实地研学.jpg

图五 前往李鸿章故居开展实地研学

图六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借助福寿堂的摆设介绍了中式传统座次礼仪.jpg

图六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借助福寿堂的摆设介绍了中式传统座次礼仪

图七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介绍李鸿章个人事迹.jpg

图七 李鸿章故居讲解员于昊老师介绍李鸿章个人事迹

图八 读者们认真观察李鸿章故居的建筑.jpg

图八 读者们认真观察李鸿章故居的建筑


编辑:仇灿

一审:祝茂洲

终审:李涵

  • 微信
  • 微博
  • QQ群
  • 抖音
上一篇:
下一篇:诗词联世界 风雅颂古今——第八届家庭古诗词知识大赛圆满落幕
  • 地址:合肥市琥珀山庄北口一号 邮箱:admin@hflib.org.cn
  • 电话:(0551)65623230/65621355
  • 开放时间:8:30~18:00
  • 您是本站第位访者
您是本站第位访者

关注我们